专业生产剪板机、冲床
太平洋企业邮箱 在线留言 客户服务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13706276178
电话:0513-88321598
传真:0513-88321596
联系人:范晓军
邮箱:tpy@tpyzg.com

新闻详情

海洋事业走向更高、更远、更深新境界

阅读:2917 来源: www.tpyzg.com

 海洋地质学家周怀阳钻出“蛟龙”号,头上被浇了一桶海水以示祝贺。作为世界首位下潜南海冷泉区的科学家,此时他享受的绝不仅是清凉海水的滋味,闻所未闻的深海地貌更令他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截至记者发稿时,“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次试验性应用作业的第一航段任务已接近尾声。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不断实现突破,除载人深潜外,还成功实施了数次环球科考及南、北极考察,获取了大量成就。同时,我国造船业也在快速发展,继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后,目前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 
今年7月11日,我国将迎来第九个航海日,600多年前的这一天,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出征,最终创造了七下西洋的壮举。在前人激励下,如今国人不断将这项事业推向了更高、更远、更深的新境界。
 
船舶制造:向更高的水平跨越 
近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船重工)武船集团承制的世界最大型水下立管支撑浮体系统––Sapinhoa-Lula NE BSR水下浮体和深海锚座在青岛建成交付,这标志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高端深海海工装备制造商行列。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国际造船市场份额不降反增。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作为中国船舶行业的领头羊,中船重工担负着领航船舶行业发展的光荣使命。伴随着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该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日前揭晓的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船重工凭借277.5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连续第三年入选,位列第417位,排名比去年提高了17位。而在行业内,该集团公司则与韩国现代重工、日本三菱重工一起位居全球造船企业三强。 
成立之初,该集团公司便承接了为伊朗国家油船公司建造5艘VLCC(超大型油轮)的订单,打破了日、韩垄断VLCC建造的格局,拉开了我国自主研发建造VLCC的序幕。以此为契机,中船重工通过不断设计创新和升级优化,推出了一代代VLCC系列产品,目前新开发的新型32万吨原油船是国内满足结构共同规范的载重量最大的VLCC,满足已生效的涂层新标准,符合有关氮氧化物排放第二层规定和船舶压载水控制等最新国际公约和规则,同时该船的空船重量指标与国内同类型船相比最轻,达到日韩同类型船的先进水平。该型船一推出即大受欢迎,一举签下6艘船的订单。 
为适应节能环保要求,中船重工在船型开发中注入“低碳”理念,自主研发了世界首批满足国际船级社协会共同规范的18万吨散货船,使用效率优于日韩同类船型,节能达到15%左右,并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船型一推出就获得大批订单,是该集团公司目前批量承接最多的船型。 
同时,中船重工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大高技术船型设计和开发力度,设计建造了国内最大级别的38.8万吨矿砂船、6600箱集装箱船,以及深潜水工作母船、大型科考船等高端船舶。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该集团公司生产了我国第一座出口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23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11万吨穿梭油轮和三用工作船等;制造了世界第一座极浅海步进式钻井平台、最大的座底式钻井平台和第一艘海上风车安装船;研制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年初,中船重工提出了更高目标,力争2020年将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成为经济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质量、品牌价值和运营管理均达国际一流的船舶集团。在其引领下,我国必将成功完成由造船大国变向造船强国的华丽转身。
 
大洋科考:向更远的海域迈进 
近日,完成第一航段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船,在接收补给物资后驶离关岛APRA港,开始我国远洋科考史首个地质调查航段的考察。“海洋六号”本次任务自5月28日开始,计划于11月3日返回,这是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考。 
尽管郑和早在600年前便已扬帆远航,但我国现代海洋科学起步却比较晚。 
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实施了世界首次环球海洋考察,航行三年半,航程达68890海里,对除北冰洋以外的世界各大洋都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和地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物理学等。此举成为近代海洋科学的开端。 
而我国直到上世纪中期,海洋研究一直被划归在生物、航道测量、气象等学科之中,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也缺乏专业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将海洋事业纳入其中,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我国海洋事业开始复苏。 
1958年,国家科委海洋组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海洋普查,范围几乎涵盖我国所有近海。不过此时的测量船还是普通的渔船,工具更加简陋,还是用竹竿和线绑上石头来测量水深。1964年,中国海洋局的成立,让海洋科学找到了组织。 
1970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对于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中国来说,远洋科考是我们向深海大洋要资源的必由之路。 
这时,我国已开始建造自己的远洋考察船,组建自己的远洋考察船队。1976年7月5日,万吨远洋科学调查船“向阳五号”和“向阳十一号”,在太平洋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次远洋科学调查,取得大量、多学科的第一手资料,拉开了我国远洋科考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拥有了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远洋科学考察船。1994年,为满足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要,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了“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经过改装后命名为“大洋一号”。这艘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成为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从1995年起,先后执行了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7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 
2005年正逢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4月2日,“大洋一号”从青岛起航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297天后,跋涉了43230海里的它顺利返回青岛港;2010年12月8日,“大洋一号”从广州出发奔赴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开始我国最大规模的远洋科考。这次考察历时369天,经历9个航段,航程达64162海里,实现了我国大洋科考的多项突破。 
几乎与“大洋一号”同时来到中国的,还有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该船于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经过改造后,于1994年10月首航,执行我国第11次南极考察。至2012年,“雪龙号”已完成18次南极科考和5次北极科考,并在2010年8月6日凌晨4时29分打破了中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北纬85度25分。 
在我国现代远洋科考历程中,也有过惨痛的经历。1993年5月2日,“向阳红十六号”前往太平洋执行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调查任务时,在东海海域与塞浦路斯籍“银角号”货轮相撞沉没,全船110人中107人获救,3人遇难。 
无论险阻艰难,中国远洋人始终奋勇向前,不断将脚步探向更遥远的海域。
 
载人深潜:向更深的海底探寻 
今年6月17日,“蛟龙”号在南海海底找到了冷泉区,拍摄了“黑暗生物世界”的繁荣影像,并采集上来一些样品。首次试验性应用下潜如此顺利,让科学家和现场指挥部大喜过望。 
一年前,“蛟龙”号搭乘“向阳红09”船远赴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执行深潜试验,2012年6月27日,它成功到达7062米海底,刷新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此前,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 
记者了解到,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 
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另外四国从下潜几十米到6000米,差不多花了50年时间,而这段时间,中国却一直缺席。 
1964年,美国“阿尔文号”下水,于1978年下潜到4000米深处,1994年达到4500米。近半个世纪以来,这台深潜器已下潜近五千次,其间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俨然成为深潜器中的“明星”。
 
而我国深潜项目却迟迟未能启动。 
1992年,以中船重工702所为主,国内相关科研单位的多位院士、专家开始论证研制中国载人潜水器的可能性,并上报当时国家科委的“863”重大专项,几年过去了,申请一直未获批准。2000年1月,中国大洋协会组织了“深海运载技术需求论证”,一年后中国工程院也组织了院士及综合部门领导座谈会,论证中国载人潜水器的定位、需求与应用,并评估了当时国内的技术能力。2001年年中,时任科技部部长的徐冠华去了趟702所,面对持续多年的分歧,他最终拍板:“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应该上马!” 
在国家海洋局组织安排下,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具体负责“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等约100家中国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关,经过6年努力,完成载人潜水器本体研制,完成水面支持系统研制和试验母船改造,完成潜航员选拔和培训,从而具备开展海上试验的技术条件。 
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蛟龙”号先后完成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试验。今年6月10日它再次起航,将分三个航段开展为期113天的试验性应用航次。
推荐产品 更多
W11水平下调式卷板机
W11水平下调式卷板机
J21式固定台冲床
J21式固定台冲床
J21S深喉口冲床
J21S深喉口冲床
JB23系列开式可倾冲床
JB23系列开式可倾冲床
上辊万能式卷板机
上辊万能式卷板机
机械式三辊对称式卷板机
机械式三辊对称式卷板机
开卷校平剪切线
开卷校平剪切线
WC67K系列数控折弯机
WC67K系列数控折弯机

地址: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 / 邮编:226600 / 销售电话:0513-88321598 / 传真:0513-88321596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2003-2024 南通太平洋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005122号-1 / 苏公网安备32062102000179号
技术支持:南通网站建设旗下中国机床网 SiteMap